close

在我的跑步初期生涯裡,肌力訓練幾乎就只是伏地挺身與仰臥起坐,而且沒甚麼計畫很隨興。背部肌肉或啞鈴負重等訓練是完全沒想過,不過靠著還年輕資質還不錯,也跑了可以看的成績。但是由於我的肌肉力量明顯不夠負荷高強度的訓練,因此大小傷痛不斷,我想這就是雖然我很努力的訓練,但是缺乏肌肉力量訓練的觀念與做法,因此讓身體容易受傷中斷訓練,使得成績進步不夠的原因。

去年開始練馬拉松,也認識了核心肌群這個概念,因此開始計畫訓練肌力肌耐力。基礎期的訓練也加入了大量的山坡跑、山坡反覆跑,讓雙腿肌力明顯提升,我想這就是我定期的五千公尺測驗進步很快,以及訓練量及強度比以前高,年齡比以前大,但傷痛比以前少很多的原因。

去年成功的經驗讓我認識到,身體力量的提升確實是長跑表現一個主要因素之一。但是回想去年,核心等力量訓練雖持續在做,但是還是有些不足與單調,而且我真的是把它看做是輔助訓練而已,對它真正的重要性,我覺得重視程度還是不夠。

休息兩個月期間,主要閱讀的書籍為Brad Hudson的Run Faster。裡面提到長跑表現的兩大基礎因素,第一是有氧能力,第二就是神經肌肉系統,也就是肌肉的力量。

肌肉力量的表現出來的就是跑歩的經濟性(跑步效率),及抵抗疲勞的能力。

在跑歩生理學上面,我之前學習到不少,像是VO2max(最大有氧量),lactate threshold(乳酸門檻)等,在不同的跑步距離,不同的生理因素占著不同的重要性。比如說五千公尺最大的生理因素是VO2max,馬拉松是lactate threshold,因此我們在不同距離要表現得好,就是要針對這些不同距離跑步上的生理需求加以訓練,不同的距離加強的項目就會有所不同。

我之前就是依循著這個標準來加以訓練。因此以前在訓練五千公尺時,就是不斷加強VO2max訓練,去年在跑馬拉松時,就跑了很多的乳酸門檻跑,效果呢?當然是不錯啦!

但是跑步成績的決定就只是完成這些生理學上的需要嗎?當然不是!試想同樣兩個VO2max水準的跑者,他們五千公尺的成績會差不多嗎?大部分的情形恐怕不是這樣!甚至可能一個較低VO2max的跑者,他的成績可能比一個較高VO2max的跑者還好!這就較牽扯到跑歩成績的其他因素了,例如跑步的經濟性、跑歩的效率。

一個跑歩較有效率的跑者,可以有效的使用能量,避免多餘的浪費,因此他當然可以用較低的生理需求來達成同樣的速度,因此,它可以和長跑所需的有氧能力一樣重要。

那麼,我們要怎麼增加跑步的經濟性、跑歩的效率等能力呢?這就是要加強一般跑者最容易忽略的力量訓練。

力量訓練的方式有很多,如核心肌群訓練、上下肢力肌力肌耐力訓練、短距離全力衝刺跑,山坡衝刺跑、跳躍動作等等。

今年我要加強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彈跳力、爆發力,要增強這樣的能力,我會做各種不同的跳躍訓練。

彈跳能力可以增加身體的爆發力、敏捷性及穩定度。

聽起來彈跳力好像跟短跑比較有關係,長跑速度較慢距離較長,為何還需要練彈力呢?

其實彈跳能力練的也是身體的靈敏度、反應能力,讓身體關節的活動性增加,在長跑來說,也是增加跑步效率的有效發法。

其實我一直有這個感覺,跑步跑了這麼久,愈跑愈長,耐力愈來愈好,可是,身體的反應卻愈來愈遲鈍,練「跳」的動作,都因為腿的疲勞及擔心受傷而不敢做太多。看看我的小孩他們的跑步跳躍能力,活像一個小精靈似的靈活。怎麼我天天運動,訓練得這麼辛苦,可是身體的靈活度卻沒有以前好?

這就是因為以前只會跑跑跑,身體的肌力、跳躍的動作都忽略了。其實,運動就是要多方面的訓練,不要忽略身體的每個功能。身體的每個系統都是互相關聯的,跑步不是只有腿部的動作而已,它是一個全身的活動。任何一個相連的系統失靈或脆弱,都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瓦解。因此,長跑要練的,可不只是跑而已,肌力訓練,是跑步成功的基礎,它的重要性應該要和跑步本身一樣才對。

學習到新的觀念,讓我對跑歩的深奧更著迷不已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